重庆也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陈柯,重庆也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今年5月份与璧山“结缘”,把公司“植根”于此,对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器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公司成立不到两个月,便成功研发出多款高性能电涡流传感器,产品面世即获青睐,意向订单金额突破3000万元。
谈及高效背后的推动力,陈柯直言:“璧山区在中试熟化、技术转移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功不可没。”他透露,在选定璧山之前,他曾广泛考察国内多地及重庆各区的营商环境及创业条件,最终璧山独特的驻点帮扶与场景服务将他深深吸引,成为其心仪之选。
而这,正是璧山全力打造重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的生动写照。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大楼。
今年以来,璧山区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需求,高标准实体化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在西部地区率先打造集政务服务、项目搜储、中试熟化、企业孵化及市场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创业孵化“一站式”综合体,构建起“楼下服务、楼上创业”新模式。
自服务港建设以来,璧山全区人才生态竞争优势持续凸显,“来了就是璧山人”在海内外创客中更加深入人心。各方人才聚集,新兴产业澎湃起势,璧山正逐渐成为企业家们投资兴业的“新热土”。
真心留才,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好生态”
根据久日新材的解释,营收增长原因在于,自2018年以来,受产业升级和环保政策的影响,市场对光固化涂料、光固化油墨、光固化胶粘剂等光固化材料的需求大幅提升,公司所生产的光引发剂作为光固化材料的核心原材料,需求在持续增加。收入增加由而导致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相应增加。
就业绩而言,中微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7%,达到19.4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51%,达到1.89亿元。
那么,服务港究竟有何独特魅力,能吸引企业家与璧山双向奔赴?
作为直接受益者,陈柯深有感触:“服务港提供的实验设备、工作场地及资金支持,无一不成为吸引我的强大磁石。”他进一步阐释道,高科技研发离不开昂贵的实验设备,这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而服务港不仅配备了高精尖的实验仪器与检测设备,还提供了包括中试、MEMS封装、产品装配在内的全方位中试服务,其规模与专业程度,彰显了璧山对高科技研发的高度重视。
“同时,服务港的三年免租政策为高科技研发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让初创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研发、产品与市场的开拓,极大地缓解了经济与时间上的双重压力。”陈柯说,在资金层面,服务港更是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投资管理体系,以知识产权作价,精准评估项目需求,提供与研发阶段相匹配的资金支持。其专家组团队从多维度对项目进行深度剖析与评估,提升了孵化项目的成功率,助力创业项目获得数百万起步资金。
更令陈柯感动的是服务港无微不至的“服务温度”。面对初创公司争分夺秒的研发需求,服务港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远超一般园区的服务时长。从实验设备的快速调配到应用场景的积极寻找,再到市场方向的深入分析与拓展,服务港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实实在在帮助”的承诺。
重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内的中试基地。
短短两个月间,从领导到基层,服务港上下一心,为陈柯的公司铺就出一条顺畅的发展之路。这份来自璧山的支持与温暖,让陈柯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
陈柯的公司只是重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陪伴初创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服务港已孵化落地项目57个,成功培育出1家“中国行业100强企业”,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孵化企业实现营收超2亿元。
破解难题,为初创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服务港的承建载体,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多措并举,完善创业孵化运行机制,确保项目按时落地。
“我们打造了创新资源‘蓄水池’,解决科技成果来源难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规划发展部部长林培思介绍,研究院通过建立高水平科技成果与产业生成需求的精准对接模式,与国内外20多所高校院所、30个重点实验室、50多家重点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大力推动“存量+增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储备,构建多学科、高质量、开放式的科技成果供应链。并主导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川渝科技青年联合会等十余家知名学术组织,汇聚知名高校院所专家教授1000余名,不断集聚成渝地区优质创新资源。
与此同时,研究院构建起全成长周期孵化培育体系,解决初创企业生存难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思路,遴选职业经理人担任孵化企业的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提供从孵化项目引入到产品打入市场的全方位、全要素赋能增值服务,将科创团队的专利技术孵化为现代化管理运营体系完备、组织机构健全、工程化技术质量扎实、生产体系成熟的高技术企业,推动新生科技企业度过初创期的‘死亡之谷’。”林培思表示。
重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内的高端MEMS传感器封测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还在国内率先提出中试共享体系建设思路,成立由资深工程专家领衔的专业中试团队,建成西南地区首个电子产品中试共享基地,并打造高端MEMS传感器封测中心和高精密加工中心等专业平台,切实打通“研发—中试—生产”的完整产品技术创新链。
如今,走进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成功孵化的企业案例数不胜数。
以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由研究院引进重庆文理学院李璐教授团队联合创建,致力于柔性光电薄膜的研究、应用与成果转化。研究院不仅提供了中试线等硬件设施支持,还通过融资对接、市场推广正规低息配资线上等全方位服务,助力鼎旺公司快速发展。
目前,鼎旺公司已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建成投用10000平米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尺寸最大的纳米银柔性显示无人工厂,正重点打造单元集成柔性线,可满足新型智慧显示屏多品种、高灵活度的生产需求,全面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11亿元以上。
璧山城区风貌。资料图
另一成功案例是重庆创新燃料电池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研究院引进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先进氢能技术及研究团队联合创建,致力于轻型高功率密度氢燃料电池系统、高端波纹板、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与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与国产化。
研究院在运营、中试、生产、市场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帮扶,帮助公司实现了从初创到正常运营的跨越式发展,并成功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该公司研发出的国际功重比最高的空冷燃料电池,被行业权威机构评价为“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氢燃料电池”。
“服务港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载体,我们在锚定目标之余,一手抓体制机制改革,一手抓平台实体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服务港吸引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20人入驻,同比增长26%;在孵人才引领性企业57家,孵化成功率达100%;109项新技术产品诞生并取得意向订单超16亿元;人才服务事项整体扩面提质,从原有30项增至51项,人才生态涵养力显著提升。
推广
林培思璧山陈柯重庆鼎旺公司发布于:四川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